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青霞 顾亦菲 陈可煊 姚梦琦
近日,浙江树人学院援疆干部龚德平的身影出现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劳动实践基地,植树、施肥、土地平整……他正在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周活动。
(资料图)
春到天山,接过援疆“接力棒”。作为浙江省第十一批援疆教师团,带着学校的嘱托和情谊,浙江树人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师龚德平跨越万里,扎根新疆,来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参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周活动,我对‘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内涵有了全面认识,通过出力流汗的劳动,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促体的育人目标,让师生在劳动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体会,提高自身劳动技能。”龚德平说,今年是教育实践周举行的第五年,校园从一开始的荒芜杂乱变成如今的郁郁葱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校园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更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龚德平老师正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周
创业带就业,架起浙阿‘连心桥’
为了拓宽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新思路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与浙江省援疆教师团共同策划了“助推创业带就业 架起浙阿‘连心桥’”就业援助系列专项行动。
以“用创业思维去拥抱未来”为题,解读“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理论,龚德平通过分享浙江、新疆两地的大学生创业实例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思维。
龚德平在紧抓校园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同时,积极调研当地的企业、园区。四月中旬,龚德平与同行的五位老师共同调研了南疆丝路众创园,在此行中他入了解了园区的发展历程、运营管理、发展状况及特色产业等方面,加深了学校与园区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推动深化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合作共赢。
龚德平老师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就业创业讲座
为国育人,万里之外的“树人”讲台
“援疆就是把在浙江树人学院的讲台,搬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同时不忘为国育人的初心。”作为上一批援疆教师,信息科技学院的王群老师于2021年9月来到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新疆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这是王群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辽阔的大地,也是他第一次站在“树人”之外的讲台。
从东海之滨到南疆戈壁,巨大的环境差异并没有磨灭王群的工作热情。援疆期间,王群他不忘进疆初心,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承担8个班级的基础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384课时的课堂教学任务。
同时,他也担任学院教学督导,及时反馈并指导青年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科研方面,他积极带领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以第一作者身份授权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31项。
王群老师第一次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办公室、教室、宿舍、操场、食堂转,和各民族师生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充实。”授课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王群养成了随时关注学生课堂状态的习惯,当他注意到学生露出疑惑的神情时,他会适当地放慢讲课速度,及时解决学生课堂中存在的疑问。除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他也经常约教师、学生一起吃饭、聊天,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困难。
王群老师的援疆第一“课”
开展“传帮带”,完成“一流本科专业”申报
援疆,并不止步于“输血”,更多的是转向“造血”。
援疆工作期间,王群积极落实“传帮带”工作,他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先后共一对一结对帮扶古再力努尔·依明等青年教师 5 人,帮助其熟悉工作岗位要求,快速进入角色,提升教学能力。当王群发现青年教师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时,他便和其他援疆教师经常与当地教师进行汉语交流,将讨论授课准备、育人方法及竞赛研讨等当作日常汉语交流的一部分。
王群老师与新疆理工学院合影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在浙江树人学院,王群老师所在的信息科技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浙江省一流专业和学科等。为促进新疆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王群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特色和一流本科专业”答辩评审会。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对软件工程专业提交的参评材料进行了反复修订,并对参与答辩的教师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指导。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王群所负责的软件工程专业最终被确立为新疆理工学院一流本科专业。
“申报的难处在于没有明确的学生培养计划,大一到大四,每一级学生该如何培养。”王群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团队的教师进行调研和反复讨论,最终完善了每个年级段学生的培养计划目标。浙江树人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师龚德平是
当前,为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校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地区基层招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六年多来,浙江树人学院扎实稳步推进校内师生西部支援与志愿行动,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校常态化进行在岗志愿者日常慰问,及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多名师生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