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亚洲最高巨树有了101.2米等身照

发布时间:2023-08-15 07:00:23 来源:北京日报


(资料图片)

高度超百米的巨树有了等身照。8月13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在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综合科考中发现的2棵千年巨树的等身照。这两张“超级长图”,是由超过3000张原始图片素材后期拼接合成的。承担本次拍摄及后期处理任务的科考队成员刘纲表示,本次拍摄不仅用照片追求最高精度的科研记录和展示,还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记录了不同高度的空间,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通常高度超过70米的树称为巨树,本次科考队发现的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是亚洲最高的树、全球第二高树。科考中,队员攀树抵达巨树树冠层,进行标本采集、生态观测等“零距离”科考,通过巨树等身照的拍摄,将无法移动的巨树带到公众眼前。

要看清巨树从树梢到树根的全貌,只需在手机上滑动屏幕。百米高的巨树上,几名正在攀爬的科研人员及攀树师的身影,更是给人直观的视觉震撼。纤毫毕现的巨树等身照拍摄曾经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数十人的团队要架设缆绳轨道系统,把大型摄影机固定在轨道上拍摄,用时往往以月为单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只需一架无人机和一位优秀的飞控手,即可胜任拍摄任务。

这次,刘纲采用了“逐层扫描、垂直升降”的无人机环拍方式,无人机由下至上,在距离树干仅10米左右的空间寻找树缝上升、逐层拍摄,每棵巨树连续拍摄约需100分钟。在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放飞无人机,对飞控手的挑战极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碰撞枝杈导致坠机,因此需要在树体周围挑选容易起降的角度。“其实我在拍摄前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刘纲坦言,第一次正式拍摄就发生了意外——树冠下的暗光环境导致长焦镜头对焦失败,“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是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让我在后面的两次拍摄中有了信心。”

调试设备后,科考队员、攀树专家刘团玺率先攀至树顶:“刘纲老师,我已至顶,可以起飞了!”“收到,无人机已起飞,等身照已开始拍摄。”刘纲操纵无人机在林间穿梭,迅速精准扫过巨树的每一条枝杈,两棵巨树的素材拍摄量总计超过3000张。此外,他还从树根到树梢对巨树进行了近50亿像素VR拍摄。

把前期的海量素材转化为清晰而精美的巨树等身照,需要在后期处理上下功夫。刘纲说,每棵巨树约需进行60层的素材拼接,每次拼接都需要手动干预。经过近两周的努力,两张巨树等身照得以呈现,不仅每一条枝杈的走向清晰可见,附生在树上的苔藓、兰花等植物也被尽数定格。刘纲说,摄影创作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方式,“我们是在与一个走过了1500年的生命体对话,这样的交互虽然无声,但似乎又能交流和理解,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