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何为T-34危机

发布时间:2023-08-11 07:44:10 来源:哔哩哔哩


(相关资料图)

何为T-34危机

如果把T-34危机看做是一场病的话,德军装甲已无法击穿T-34只是症状而已,真正的病因在于德国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希特勒自从违反凡尔赛合约进入莱茵兰地区开始,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一场世界大战,他只是想去冒一冒险。希特勒大冒险在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成功。但贝托尔德·施佩尔——希特勒的军备部长是清醒的。施佩尔提醒希特勒:自从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来,德国的对手们开始加强军备。虽然,他们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使生产达到战备所需的最高产量。一旦他们的产量与德国不相上下时,德国的优势便将日益削弱。如果要维持住现有的优势,德国必须要将产量提高到对手目前的4倍以上。如果产量只能达到对方2倍的话,战事一旦拉长,德国的优势也会削弱。      但希特勒不听劝告,坚持地认为西方软弱、衰弱、颓废、不会认真开战。所以当波兰战役开始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丝毫没有减少,而且占用大量工人、材料的庞大的建筑工程也还在继续,直到直到丘吉尔重新执掌英国内阁后,希特勒才意识到战争真的要开始了,而他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以三号坦克为代表的德国主力坦克不能击穿T-34坦克当然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苏联红军表现也很业余,要不然打个芬兰能那么费劲?所以古德里安大将指出,目前,T-34危机的本质是德军的补给线过长,坦克备件跟不上。如果坦克备件补充充足,那么坦克的出勤率就有保证。只要坦克出勤率有保障完全可以靠着坦克海上去和开着T-34的苏联菜鸡们去莽一波。但希特勒偏不。      希特勒之所以敢于否定将军们的意见,最大的底气在于他可以马上说出德军所有武器和弹药的型号,包括枪炮的口径、长度和射程。甚至连最重要的军备项目存储数量和月产量他都能够做到“一口清”。这个特技是他的军官们不具备的。因此他很喜欢在军事会议上炫这个“特技”。在把他周围的军官唬得一愣一愣的同时,捎带手的也把自己给忽悠了。希特勒认为他这个自学者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世世代代靠打仗吃饭的容克军事贵族们。     所以,希特勒自以为是地认为应对T-34危机的最好方法是增大坦克装甲,增大火炮的穿透力。当将军们提出反对意见时,希特勒总是拿海军举例子:在海战中,有射程更远的一方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开火。哪怕只远一公里也是好的。除了射程远之外,军舰还有更厚的装甲......您究竟要追求什么呢?更快速的船仅有一个好处,利用它更快的速度撤退。您能证明一艘船仅靠更快的速度就能战胜具有更厚装甲和更好火炮的吗?坦克也是如此。较轻而速度较快的坦克必然要避免同具有更厚装甲的坦克遭遇。      希特勒头铁地要把虎式坦克增重就是根据他的战舰理论。他似乎没有想过坦克是要打仗的,他总是希望他的对手看到他的超级坦克后就立即逃跑。从T-34危机开始,希特勒在设计建设之外找到了自己另一个兴趣点:设计坦克。     但将军们和工程师们却很实际。要贯彻闪电战理论就必须要保持坦克部队的机动性。德国需要再生产一款新型的三十吨级坦克。这台新型三十吨级坦克同样要装备虎式坦克的发动机。这样的话新型坦克在增配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迅速机动。因此,德国工程师将这款新型命名为“豹”。

在希特勒的眼里,设计坦克或许和设计建筑有相通之处,都是需要他的美学指导。于是,豹式坦克在希特勒的干预之下又被加上了厚重的装甲与身管更长的火炮。结果原本苗条的豹子又被希特勒弄成了肥仔。然后,就是将军们和工程师们又得去投产新一种速度快,小而轻的坦克。最后,造成德国坦克生产是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各个型号的产量没一个充足的。

所以,坦克数量不足才是T-34危机的最大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