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特写丨20时30分的大运村 运动员为啥在这里排长队?

发布时间:2023-08-07 08:37:26 来源:四川日报


(资料图片)

8月4日20时30分,大运村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手持矿泉水瓶等可回收物在“低碳魔方”前排起长队,等待回收。“很环保,我可以把兑换的物品送给朋友,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菲律宾田径运动员莱卡说。

“低碳魔方”是本届大运会专门设立的环保装置。它约1人高,正中间是废品扫描放置区。赛事期间,运动员可将矿泉水瓶、纸杯、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放在扫描放置区,“低碳魔方”自动对其进行扫描,同时“吐出”积分小票。

拿到小票,运动员可兑换成都大运会纪念品。最受欢迎的是环保T恤衫,“跟朋友说好了带T恤衫回去,没想到来晚了,明天一大早再来。”莱卡说,选择T恤衫是因为上面的文字很有趣,“‘雄起’,很有意思。希望能和朋友一起穿着这样的T恤衫到更多的地方去。”

“绿色”不止此处。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网球比赛场馆就用发电玻璃为路标供电。这些被称为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产品,由成都本土企业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制造。公司总经理潘锦功介绍,这种发电方式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的碳排放。位于简阳市的跳水、柔道比赛场馆采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空调、电梯实施分区计量、控制,最高可节省25%的能源。

在大运村,小巧的电动摆渡车是运动员日常出行的工具。“我每天都要乘坐它,很方便。”拉脱维亚运动员里卡兹说。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会期间,成都共有1340辆新能源大巴、1000余辆新能源小型车服务于大运会交通。根据《“服务绿色大运”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竞赛场馆等赛时常规电力均为水、风、光等绿电。经初步核算,成都大运会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将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记者 唐泽文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